在入驻台资企业的警务室里,民警在帮助企业录入员工身份证信息本报记者 吴恩儿 摄
癸巳岁末,岚岛欣欣向荣。
这一年,先行先试的旋风,在实验区这片海西热土上刮起了一阵发展热潮。
“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牢牢树立这一责任意识,坚持把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发展大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挖掘社会管理新亮点,分解细化全年的政法综治、信访维稳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组团以及综治维稳各成员单位。
发展与稳定并重。在实验区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的同时,综治维稳工作也面临风险和挑战。“保驾护航”从最前线开始,于是,警务服务队常驻组团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排查化解基层一线矛盾,让项目建设始终保持平安、稳定。
富民与安民共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民众,独特政策让台胞获益,优化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规范运行医患纠纷调解处置中心、多部门协同运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多元调处中心……这些都在为促进平潭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而不断努力。
维稳防线 平安先行
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一直是我区长期以来坚持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性、根本性任务。而社会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也始终受到领导的重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德金刚到任第二天,就专门听取了关于平潭当前政法信访维稳和公安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作出批示:“抓好社会面稳控、抓好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抓好队伍教育管理。”
今年以来,我区学校、社区、医院、文化市场、边界、海域、旅游景区等基层和行业系统平安建设工作持续升温,同时向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延伸,在全区五大组团组织开展平安项目创建活动。今年年初,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岚城、澳前、金井湾、坛南湾、幸福洋五个组团指挥部下达综治工作领导责任书,把综治维稳和平安建设工作与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警力跟着项目走,重点工程建到哪里,警务服务就跟到哪里。平潭公安局成立6支警务服务队常驻组团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提供受理行政申请、落实内部安防、开展安全保卫、处置突发事件等警务服务。宸鸿科技园警务室是其中一个警务室。
宸鸿科技园占地1000多亩,一期厂房即将投产,首批到位工人将达8000人。这样的规模,对当地治安管理形成挑战,科技园区警务室应运而生。
考虑到企业中高层领导都是台湾人,警务室成立之初特别考虑了人员的构成:一位民警是企业所在地的北厝派出所副所长,对当地情况熟悉;另外两位民警分别来自泉州和漳州,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与台湾接近,方便与台商沟通。
今年8月14日,警务室正式成立,次日下午,三位民警就帮助厂区内某建筑公司的十几名贵州籍工人顺利讨到薪水,安心回贵州老家。
今年10月,平潭被省综治委授予“平安先行县”称号。
荣誉背后,艰辛太多。为注重安全保障,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我区推行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遵循“信访路线图”,抓好矛盾问题的排查调处工作;规范医患纠纷调解处置中心运行,1至11月份共调解医患纠纷17件,调解成功率100%;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多元调处中心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为受害群众落实事故损害赔偿741万元。
此外,我区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广摩托车等候区、2小时交规学习替代轻微交通违法处理、媒体随警作战等工作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措施,67家重点单位全部完成了“一户一档”户籍化纸质档案建设,1至11月份全区共发生火灾事故15起,火灾事故起数比降50%,经济损失比降76.9%;在食品药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等方面成效显著。
我区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平安宣传活动、教育系统护校安园创建活动、各乡镇镇村干部“入户访视”、建设项目周边治安环境大整治等活动。通过考核考评,目前我区已有15个乡镇、54个单位、116个学校、203个村居(社区)通过平安先行创建达标验收。
网格化管理 心连心服务
构建两岸宜居家园的创新仍在探索。今年我区继续探索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进社区、村镇网格化管理模式,激活社区资源,打造便民新社区。
继设立人大代表为民服务平台后,城中社区再创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中社区在今年4月初筹备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建设工作,6月底初步完成并投入使用。网格化管理就是制订方案,划分二级网格,设置1个社区网格和5个单元网格,同时配备专职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社区志愿者、中心户长、楼长、社区民警、巡逻队员等。通过网格管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邻里纠纷、家庭纠纷问题,垃圾堆放、井盖丢失等城市管理问题将纳入统一管理。
“井盖丢了,我们网格员上街巡查发现,马上随手一拍,传到网格化服务终端,工作人员接到信息,立即就会通知相应的部门处理。”潭城镇综治办副主任翁其贵说。
城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各方力量,设置全天候视频监控室,在治安防范、流口管理以及服务台湾同胞等方面取得突出实效。此外,社区通过网格人员定期巡逻制度,宣传综治政策法规,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建立并完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民政、党建、计生、综治信访、城市管理等信息,并定期更新城中社区网格化综合信息系统,实现网格基础数据“全息化”。
城中社区创新便民服务打响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的“头炮”,由此,区领导带队组成4个督导组,督查推动潭城镇城南村、流水镇五埕村、敖东镇新垄村、中楼村大坪村、北厝镇庄上村、苏澳镇苏澳村、澳前镇东光村等7个单位全面展开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并积极做好将平潭台胞社区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智能交通,智慧平潭。我区积极将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卡口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纳入“智慧平潭”规划、融入实验区离岸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与路网建设、城市建设同频共振,与海关全岛监控系统同建共享。公安机关新购置警用巡逻车13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地理信息更新,治安卡口、350兆数字集群系统等项目扩容工程全面启动。
涉台服务 优化升级
实验区因台而设,为台而兴。
平潭致力发展为两岸交流主通道与中转枢纽,牵手两岸同胞共襄盛举。独有的特殊政策以及不断创新的涉台服务机制,吸引更多的台湾企业进岛,共同打造“台湾民众第二生活圈”。
今年初,台湾郑先生和平潭陈女士来到平潭法院调解离婚。来平潭前,郑先生拨通了法院电话,咨询如何办理手续时,收到一个友情提示:平潭法院已为台胞开通了“绿色通道”,只要双方都同意离婚,并提前预约,当天就可以办理。
郑先生和陈女士随后在预约日一起来到了法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当天下午3点,这起原本需要几个月办理期限的离婚案件就已处理完毕。
“在准备离开时,郑先生一直感慨,没想到会这么快,他以为要跑几趟才能完事,这下终于可以安心回台湾了。”涉台案件审判庭助理审判员郭淋说。一个普通案件,从法院受理到审判结束,一般要180天,然而,通过县人民法院涉台案件审判庭,涉及台胞的部分案件审结,1天就够了。“绿色通道”为台胞提供了法律服务的便利,而岚台司法互助办理的时限也由之前的4个月缩减为1个月。
县法院涉台出新招,其他部门也不甘示弱。县检察院积极发挥涉台湾地区案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在官方微博上开设“东岸看法”栏目,开展海峡两岸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问题研究工作,着手编写《岚台法律指南》,为在岚台胞、台资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区公安机关成立台湾警务学习研究兴趣小组,构建全时空、全覆盖的立体化**警务服务平台。
涉台的法律服务持续创新,民生服务也在优化升级。
显而易见,台湾同胞在岚享有的特殊优惠政策不在少数。围绕实验区建设“两岸台胞共同家园”的定位,积极探索“五个共同”实践。我区不断优化澳前口岸通关机制、实施口岸直航办证、台湾居民落地签证、在“海峡号”设立台币兑换点和签证预受理区、台胞签证有效期届满提醒、开辟台商公证工商业务绿色通道等涉台服务措施,规范台籍车辆进出平潭口岸的前期准备和后期保障工作流程,打造两岸交流便捷通道,并以打造自由贸易港区为目标,构建“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线管理”的海关特殊监管新机制。
作为海峡西岸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平潭释放出的众多利好信息,已在海峡东岸形成强大的磁场辐射效应。深刻领会发展和稳定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真正做到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凝聚两岸同胞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两岸民众的“共同家园”。
来源:平潭时报 记者 丁彬媛